close
DAY 13.(7月1日;星期二)
Paris (博物館卡 Day1)
萬神殿(卡)--->比利時淡菜+左岸咖啡+聖許畢斯教堂--->傷兵院(卡)+亞歷山大三世橋+大、小皇宮-->凱旋門--->羅浮宮
旅遊路線.

由35萬張金箔所覆蓋,金碧輝煌的圓頂教堂,它是波旁王朝(dynasite de Bourbon)榮耀象徵。


拿破崙在1821年5月5日逝於聖赫勒拿島,但卻等到1840年法國政府才決定將他的遺骨重返故土,同年12月15日舉行國喪典禮,拿破崙墓安置在圓頂教堂的地穴中央,四周有12根石柱,分別飾以天使雕像,代表一次次光輝戰役,遺骸放在六層棺槨之中,從此拿破崙長眠於圓頂教堂裡。

最外層的棺槨是用從俄羅斯運來的紅斑岩鑿成,多少有點像拿破崙生前常戴的船形軍帽。

↑棺槨上方的穹頂也就是教堂圓頂的部分。

↑圓頂教堂前方的祭壇,從祭壇的後方可以走到拿破崙棺槨處。

↑祭壇對面,也就是圓頂教堂入口的正上方有代表拿破崙的圖騰。

圓頂教堂內的櫃台有語音導覽(中文的)租借,拿Museum Pass可以免費。

↑圓頂教堂的正後方就是軍事博物館(Musée de 1'Armée),又見拿破崙的雕像


軍事博物館展示一些舊時代的軍事裝備及用品,包括廣場上的青銅大砲,但我們沒有多作停留。

傷兵院正前方是塞納河上最漂亮的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這道橋用俄國皇帝的封號來命名,橋的兩端只用了四根巨柱來固定橋墩,中間不用其他橋墩來支撐橋身,與傷兵院、圓頂教堂和對岸的大、小皇宮連成一線。


↓從亞歷山大三世橋遠拍傷兵院及圓頂教堂。

站在馬路中央這樣子拍真的是搏命演出啊


此時,我又發現了奇怪的現象








整座凱旋門全部淨空,趕緊先拍張照再說


凱旋門的拱門上懸掛著大大的法國國旗和歐盟的會旗,我們見證了這一刻



繞了半圈180°拍了各個角度的凱旋門。

凱旋門的正面,也就是面向協和廣場這一面,正前方就是香榭麗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

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是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茲戰役獲勝之後,為了表揚法軍功績,於1806年開始興建一座古羅馬風格,壯觀的凱旋門。工程一直到30年後的1836年才完工,但拿破崙卻是在死後,於1840年他的遺體才真正穿過凱旋門,遷葬回巴黎傷兵院。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盛大的閱兵儀式就是在這裏舉行。

凱旋門四面的裝飾浮雕記載了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數次輝煌戰役的故事






在我拍攝的時候,有一位不知道那國人的男子




為了不想天天都背著相機腳架出門,我說服已經疲憊不堪的老婆,再去拍羅浮宮夜景,此時已經是晚上11點了
。

↑小凱旋門

↑羅浮宮正面

↑羅浮宮左翼

↑羅浮宮右翼

終於拍完了,好累喔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