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 13.(71;星期二)
Paris (博物館卡 Day1)
萬神殿(卡)--->比利時淡菜+左岸咖啡+聖許畢斯教堂--->傷兵院()+亞歷山大三世橋+大、小皇宮-->凱旋門--->羅浮宮


旅遊路線.

傷兵院(Invadides)是路易十四在1676年建成的,包括教堂和一些幾層樓的大院,用來安置戰爭中有功的殘老官兵,類似榮民之家,而其中的圓頂教堂更是吸引眾人目光。圓頂教堂(Eglise du Dôme它因拿破崙墓(Tombeau de Napoleon 1er )而出名

35萬張金箔所覆蓋,金碧輝煌的圓頂教堂,它是波旁王朝(dynasite de Bourbon)榮耀象徵。

拿破崙在182155日逝於聖赫勒拿島,但卻等到1840年法國政府才決定將他的遺骨重返故土,同年1215日舉行國喪典禮,拿破崙墓安置在圓頂教堂的地穴中央,四周有12根石柱,分別飾以天使雕像,代表一次次光輝戰役,遺骸放在六層棺槨之中,從此拿破崙長眠於圓頂教堂裡。

最外層的棺槨是用從俄羅斯運來的紅斑岩鑿成,多少有點像拿破崙生前常戴的船形軍帽。

棺槨上方的穹頂也就是教堂圓頂的部分。

圓頂教堂前方的祭壇,從祭壇的後方可以走到拿破崙棺槨處

祭壇對面,也就是圓頂教堂入口的正上方有代表拿破崙的圖騰。

圓頂教堂內的櫃台有語音導覽(中文的)租借,拿Museum Pass可以免費。

圓頂教堂的正後方就是軍事博物館(Musée de 1'Armée),又見拿破崙的雕像

軍事博物館展示一些舊時代的軍事裝備及用品,包括廣場上的青銅大砲,但我們沒有多作停留。

傷兵院正前方是塞納河上最漂亮的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這道橋用俄國皇帝的封號來命名,橋的兩端只用了四根巨柱來固定橋墩,中間不用其他橋墩來支撐橋身,與傷兵院、圓頂教堂和對岸的大、小皇宮連成一線。

亞歷山大三世橋遠拍傷兵院及圓頂教堂。

站在馬路中央這樣子拍真的是搏命演出啊!過了橋之後就會看到大、小皇宮(Grand PalaisPetit Palais),和亞歷山大三世橋一樣都是為1900年第5次巴黎萬國博覽會所建的,大皇宮現在是巴黎最重要的文化及工商展場櫥窗,小皇宮則是巴黎市府美術典藏及藝文特展美術館。

此時,我又發現了奇怪的現象,為什麼大、小皇宮這一段路都沒有車車呢?是不是又有交通管制?接著我們搭地鐵M1Champs-Elysees-ClemenceauCharles de Gaulle-Etoile,準備登上巴黎的另一座地標,也是和拿破崙有關的凱旋門,但到了Charles de Gaulle-Etoile站之後,又管制了,搞什麼鬼那麼愛管制啊!從沒有管制的出口出來竟是凱旋門的後面,也就是面向大凱旋門的那一面

整座凱旋門全部淨空,趕緊先拍張照再說

凱旋門的拱門上懸掛著大大的法國國旗和歐盟的會旗,我們見證了這一刻,見證了什麼?和艾菲爾鐵塔的變色相關,後敘

繞了半圈180°拍了各個角度的凱旋門。

凱旋門的正面,也就是面向協和廣場這一面,正前方就是香榭麗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

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是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茲戰役獲勝之後,為了表揚法軍功績,於1806年開始興建一座古羅馬風格,壯觀的凱旋門。工程一直到30年後的1836年才完工,但拿破崙卻是在死後,於1840年他的遺體才真正穿過凱旋門,遷葬回巴黎傷兵院。每年714日法國國慶盛大的閱兵儀式就是在這裏舉行。

凱旋門四面的裝飾浮雕記載了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數次輝煌戰役的故事凱旋門解除管制後本想按原計畫登上凱旋門頂端的,但是入口大門深鎖,只寫了不久後即將開放,但又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所以我們就先去逛逛香榭麗舍大道兩旁的商店,順便吃晚餐。吃完晚餐,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只好打消登頂念頭,先拍夜景吧

在我拍攝的時候,有一位不知道那國人的男子,還好心的教我夜景的拍攝技巧,他本身也是攝影愛好者,隔一天73日的早上,我們在聖心堂又碰見他了,同樣背著他的大相機

為了不想天天都背著相機腳架出門,我說服已經疲憊不堪的老婆,再去拍羅浮宮夜景,此時已經是晚上11點了


小凱旋門

羅浮宮正面

羅浮宮左翼

羅浮宮右翼

終於拍完了,好累喔!操兵二人組今天真的給它操到爆,回到飯店梳洗完已經不知道幾點了趕快睡覺吧!My Go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i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